再有,终端消费低迷情况并没有改善,屠企上调结算价的动力不足,小编认为,猪价在终端消费改善及牛猪出清之前不会有较大的涨价空间,短期猪价将维持小幅震荡。
进入6月份,天气变热,养殖户增加了散热的成本,同时饲料,尤其是豆粕的价格出现了上涨,养殖成本增加后,养殖户的压栏意愿降低,纷纷出栏的结果就是生猪价格出现了下跌。本轮的下跌,完全是短时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表现,而并不是新一轮周期的开始。
有的人认为是周期性的下跌开始了,其实根本不是,周期性的下跌是由母猪的存栏量决定的,而不是由短期压栏行为决定的,这批压栏的猪是比较有限的,可能就压了2到3个月,所以可以肯定后面的猪价肯定会反弹。
下周即将进入7月中旬,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季节也将拉开帷幕,猪肉消费的最淡季也随之到来,这为7月份猪市能否逆转、止跌回升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在生猪产能远高于今年的2013年、2014年、2015年的7月份,猪价均能保持上涨势头,为何产能最为不足的2016年7月份却并未上涨呢?
单从价位看,今年7月的猪价已经是2013年以来4年里最高的,比去年同期高出近10%,这已和今年的产能基本吻合了。但唯一不同的是过去3年从未出现猪价创历史新高时饲料价格却罕见低位,从而为普遍性压栏创造条件;同时也并未突然短期内饲料价格暴涨,又为猪价暴跌提供机会。因此,同样的7月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不过现在7月还未过一半,尽管需求正处最淡季,但7月份猪市能否逆转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从当前的供给基本面看,可出栏的大猪已经大幅减少,屠宰企业再进行压价的难度已接近极限,猪价很难再继续下跌。因此,涨价只是时间和涨速、涨幅的问题。猪市极有可能在近期进入涨速较慢、涨幅较小、缓慢回升的“慢牛”阶段。
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饲料粮和猪肉进口国,当前国内猪价又恰好在猪周期的顶峰区域,从今年前几个月我国进口猪肉逐月递增、同比涨幅近乎翻倍的势头看,不出意外的话7、8月份到岸的进口猪肉量还将保持迅猛的增长势头。此时中美两国若兵戎相见,国内的猪价何去何从想必已经很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