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药学在防控非洲猪瘟中的作用
中兽医药学在防控非洲猪瘟中的作用
河南省中兽医药研究院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病程短、死亡率甚高;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类似猪瘟的急性型,但更多为急剧,全身各器官组织有严重出血变化,许多部位发生水肿,病原为一种病毒。
一、流行情况
非洲猪瘟最早于1921年肯尼亚首先发现,1957年传入葡萄牙、1960年蔓延至西班牙、1964年传至法国、1967年传至意大利、1971年传至古巴、1978年传至古巴、2007年传入俄罗斯。2017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生数起。2018年8月1日在我国辽宁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广道五五社区某猪场检出本病,该猪场存栏383头、发病74头、死亡47头。8月3日检测确定。2018年8月14日河南双汇食品公司郑州屠宰场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鹤立镇,购进肥猪260头,途中死亡30头,2018年8月17日检测为非洲猪瘟,连同本屠宰场原存圈1362头猪,一并捕杀。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封销该场。2018年8月16日郑州市人民政府颁布:“疫区封锁令”宣布疫区为10公里。8月19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某猪场发病615头,死亡88头,经检测确定为非洲猪病瘟。8月23日浙江温州乐清市某养殖小区三个养殖户,确定为非洲猪瘟,发病430头,死亡340头。8月30日安徽芜湖市南陵县,某猪发生非洲猪瘟情,存栏459头,发病185头,死亡80头,无害化处理319头。9月3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全坝办事处某猪场发生疫情,该场存栏308头,发病152头,死亡83头。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检确六处疫情,涉及东北、中部和江淮以及东南地区,可见来势迅速。本病因发病急、流行快、死亡率高、诊出后要急宰做无害化处理、封场和封锁疫区等。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威胁和损失。
据报导,除中国的非洲疫情外,已有11个国家报告发生了3235起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周边国家,已呈现大规模流行态势,疫情再次从境外传入的风险不可低估。
二、非洲猪瘟与本地猪瘟区别
非洲猪瘟与本地猪瘟虽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是高度传染性疾病,都有发热、败血和不分猪品种、性别、年龄大小等都可传染等。但在临床表现上也有明显不同,对可疑病猪在诊断上,应注意以下的区别。
1、非洲猪瘟是先发烧后出现症状,往往是出现症状时发烧已约4天,此时热度下降,很快(约2天)就会死亡;而本地猪瘟在体温升高同时,就出现显著的临床症状,呈现稽留热、直至死亡。
2、非洲猪瘟多为最急性型,病程一般4~5天而死亡;本地猪瘟多为亚急性型和呈慢性、温和性型,病程一般在10天以上。
3、非洲猪瘟外观体征出血多在无毛或少毛区,出现紫色区,界限明显,耳部紫绀区常肿胀,四肢、腹壁等皮肤有出血快,中央黑色、四周干枯;而猪瘟开始常在口腔,皮肤等处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4、淋巴结,尤其是腹腔内淋巴结有严重出血,形状似血瘤;而猪瘟的淋巴结谨呈现大理石外观。
5、非洲猪瘟腹腔、胸腔、心包内液体增多,且呈黄色或带红色,肺小叶间、结肠粘膜或浆膜、肠系膜、胆囊壁等处,常有水肿,呈胶样浸润;本地猪瘟无此症状,但常见肠内膜出血坏死称为“烂肠瘟’和脾脏有梗死状等为特征。
6、动物接种实验:由病猪采血液、淋巴结等病变组织,血液需要加抗凝剂,病变组织,作成1:10悬液,加双抗处理后,接种于猪瘟免疫过的和未免疫猪,即易感猪,每头10毫升,观察于5天后都发病的猪,为非洲猪瘟;仅易感猪发病的为本地猪瘟。
7、组织学验查:采淋巴结组织作触片,染色,如镜检到淋巴细胞核破裂,即为非洲猪瘟;而本地猪瘟则无此病变。
8、其他检测:如红细胞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非洲猪瘟和本地猪瘟都有明显的不同试验指标结果,对区别本病更起决定性作用。
三、非洲猪瘟防控建议
一)服从国家政策,做好消灭根除工作
本病因发病急、流行快、死亡率高,高达100%,目前还没有预防疫苗和有效的西药,所以,一经查出,坚决执行我国的防疫法。对病猪急宰并做无害化处理;在饲养管理上要坚决做好封锁、隔离、消毒等工作;还要对饲养人员和有关群体进行宣传防范知识及防患意识。例如:新乡市原阳县农林畜牧局的“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提到对中小猪场和养殖户防控非洲猪瘟,要重点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做到“五要四不要”。“五要”一要减少场外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二要对人员和车辆入场前彻底消毒;三要对猪群实施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四要对新引进生猪实施隔离;五要按规定申报检疫。“四不要”:不要使用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喂猪;不要散放饲养,避免家猪野猪接触;不要从疫区调运生猪;不要对出现的可疑病例隐瞒不报。
据报导我国非洲猪瘟疫情根除工作己全面展开,提出根除非洲猪瘟的策略为‘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靠法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的防控方针。要求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严格疫情后续处置;二是开展全国排查监测;三是完善防控机制;四是继续提升防控能力。根除非洲猪瘟工作已在全国展开,如辽宁省截止8月14日全省共排查3545万头/次;疫区朴杀猪8116头,均已无害化处理,每头按800元补偿(口蹄疫亦为此补偿标准)。得到了养猪场的积极配合。前四起疫点,共朴杀37271头。截止9月1日全国共排查养猪场点2303.5万个,生猪10.3亿头/次。可见根除非洲猪瘟,国家决心之大,措施之坚决。相信非洲猪瘟在我国必根除之。
二)学习发扬祖国医学的防控经验
祖国医学(含兽医)对防控重大疫病有着宝贵经验,值得重视和传承。
1、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几个重大病毒性疫情,中医药功不可没。
1) 1954年,我国邢台地区爆发“乙脑病”,本病拟似病毒、医界无策,当时名医推荐服用“大屁股草”熬水服用预防,起到一定效果,没有蔓延扩散。
2) 1988年我国上海流行“甲肝”,当时饮用板蓝根起到预防效果,随即板蓝根紧销上海,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3) 2003年所发生的非典,全国合力围歼,饮用板蓝根、二花等做预防,亦起效果,当时二花货紧价高,比原来价格提高了20-40倍,成了一个珍贵难购之品。
2、 中兽医药学在防治温病中的经验
1) 防控基本理念: ‘正气内存,邪不可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守于内,精神因于外,其病邪安得而有之’。‘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用功少成功多,事半功倍。治已病用功多成功少生死各半’。‘防病于未然’。‘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
2) 防控原则: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3) 防控方法:喂饮同步
喂饲预防法:
推荐“格得温独清”,该方组成:黄芪、党参、黄芩、黄柏、板蓝根、甘草、糖萜素等。
本品方中君药为党参、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二者均为补气的要药,其携手居君药之位,可达扶正之大效。即可实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臣药:黄芩、黄柏。黄芩降火解毒、清热燥湿,显效重在上焦:黄柏降火解毒、清热燥湿,显效重在下焦。上焦没热毒,下焦无湿热,中焦君位有正气,毒邪何忧不除。佐药:板蓝根、糖萜素。板蓝根之清热解毒,重在解疫毒,疫疠清除,遂成无患;糖萜素可提高免疫功能,防止免疫抑制,抗菌促生长。使药:甘草,有清热解毒功效,还能调和诸药。
纵观本方,各药作用特殊,组方严谨合理,君臣佐使作用分工明确,诸药合力,互相协调,发挥了团队精神,其效显著。如能坚持长期添加服用猪体强壮,气血两清作用更强、热毒迅速清除。,一切瘟毒迎刃而解。还能增加食欲,促进生长。
重点加防:
对一些有价值的猪,如优良种公猪、种母猪等,除配合上述饲饮合防外,可加用“干扰素诱导技术”。
四、从挑战中获得机遇
1、养殖周期,如猪周期、鸡周期等,即由养殖低潮、效益低谷到高效益的周期,在形成猪周期的诸多因素中,重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如蓝耳病、口蹄疫等的爆发流行,就是重要因素。
2、有专家预测,今年的最后一个季节开始到明年,将形成猪周期的上扬期,即形成猪价上扬,甚至达到高峰,获得养猪的高效益。
3、在防控非洲猪的挑战中,谁能把握好猪场,防控好疫情,谁就能获得养猪周期中高效益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