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一定是肯定的。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毛泽东
事实证明:“温疫”(传染病)已成为中国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健康发展的第一杀手,尤其是当前发生的非洲猪瘟更是给中国养猪业带来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温疫”能不能防控?非洲猪瘟到底能不能防控?答案是肯定的,完全可以防控!
明代著名温病学家吴有性在其《温疫论》中说:“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以为疫”。清代防治“温疫”名医周杨俊,在其著作《温热暑疫全书》中说:“一人受之谓之温,一方受之谓之疫”,古代中医说的已很明确。
换成中兽医的话来说:“一畜受之谓之温,一方受之谓之疫”。一般来说,温病在散发的情况下(个别发生)不称为疫,如一旦引起大的流行,而且发病急剧的,即称为“温疫”。
现代医学认为: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离不开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原)、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起来时,传染病才会发生与流行。但其中最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传染原(病原微生物)!如非洲猪瘟在非洲100多年中国却安然无恙。
简单通俗地讲:古今中医、中兽医讲的:“温疫”,就是指现在的传染病,特别是指急性、烈性一类的传染病,如: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现在所发生的非洲猪瘟等病。
中(兽)医“治未病”理念是防控“温疫”和非洲猪瘟的重要指导思想。
《黄帝内经•素问》在“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等于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一句话总结,就是以预防为主。(包括饲养管理)
“温疫”的防控是这样,非洲猪瘟的防控也应该是这样。一定要把预防放在首位,更何况非瘟的发生多是急性、最急性,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几乎来不及治疗,因为散毒,国家也不允许治疗,那唯一的办法只有提早做好预防。
“温疫”与非洲猪瘟的防控方法。
我认为,从中(兽)医的角度讲,可以把预防“温疫”与非洲猪瘟归纳总结为三句话,九个字:即:扶正气、祛邪气、避毒气。
用现代兽医学观点讲,也是三句话:提高机体免疫抗病能力,做好生物安全防范,御“敌”(病原微生物)于国门(养殖场)之外。
鉴于非瘟猪瘟目前的流行形势,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做好生物安全
2.抓好消毒工作
3.搞好常规免疫
4.养好猪群正气——格得温易康
5.用好一项技术——干扰素诱导技术
做好五个好,就能防控好!
附:格得温易康(专利:201710317749.2)是河南省中兽医
药研究院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保护的中药配方。主要用于提高猪体
用法:拌料饲服。
用量:根据猪群状态,5-20kg/吨饲料,连续使用15-30天为一个疗程。具体遵医嘱。
1、没有发病的猪场常规保健0.5%,可长期连续使用;
2、周边有疫情,本猪场没有疫情或受到感染威胁,按1%添加,连续使用一个月,之后按0.5%长期使用或1%每个月使用15天;
3、已经发病的猪场,未发病的猪群按2%连续使用15天,调整为1%再使用15天,之后按0.5%长期使用或1%每个月使用15天;个别采食量低的猪群,前15天可加到3%。